你有多久沒有自己做決定了


2025-08-01 媒體報導

《便利的代價,合作的希望:一位青年創業者與在地小農的真實故事》

曾經,在雲林北港,有一位年輕人阿翔,大學畢業後返鄉陪伴年邁父母,一邊協助家中的鳳梨田,一邊努力籌劃自己品牌的加工果乾。他夢想著能將自家的天然無添加鳳梨乾,送進城市家庭的嘴裡,用最純粹的方式把鄉村的甘甜傳出去。

但當阿翔提著樣品與計畫書走進X聯採購門口時,他才真正明白什麼是「壟斷」兩字的重量。X聯每年採購數量大、講求規格、價格壓低到一斤連成本都不到。他曾試著談合作,但對方只淡淡回應:「我們有固定供應商,價格沒競爭力就不考慮。」他知道,那些供應商背後,是資本雄厚的大財團、集團農場與進口通路商,而像他這樣的個體農場,連站上談判桌的資格都沒有。

阿翔轉而尋求便利商店通路,結果更讓他無力。7-XX便利超商店數全台破萬,成為消費者習以為常的便利來源,但供應鏈完全封閉,只有經過財團認可的品牌、能提供大量穩定供貨的廠商,才能進入這個巨獸的胃。阿翔的小農品牌,就像微塵,根本無法踏進這條封閉的路。

「連展示架都租不起,還談什麼創業夢?」他苦笑著說。

而在台北,一位單親媽媽阿蘭,每天下班匆匆走進X聯或便利商店採買,總覺得物價年年漲,選項卻越來越單一。想買無毒蔬果、友善商品?不是價格過高就是根本買不到。便利的背後,她也漸漸察覺 —— 財團壟斷了選擇權,也壟斷了她生活的節奏。

這一切的根源,是「大者恆大、壟斷通路、壓低成本」的資本邏輯。

在這樣的壓迫下,廠商愈發弱勢,只能選擇接受剝削;消費者則因方便與廣告而失去選擇與思考的空間。青年無法創業,地方經濟無法活絡,整個社會看似便利,卻愈加失衡。

【希望的開始:一場由庶民發起的反壟斷行動】

2023年,一群來自各地的青年、農民、小商家與社運工作者,共同創立了「希望聯盟消費合作社」。他們相信,改變不能等。

合作社不是一個商店,而是一種制度的重啟。一種「不是為了賺錢,而是為了讓大家都過得好」的經濟模式。

希望聯盟以《合作社法》與《憲法第145條之2》為根基,社內交易依法免營業稅與所得稅,盈餘40%回饋社員,還可提列40%推動公益。這些稅制上的優勢,不僅是經濟工具,更是對小人物的一種保護。

消費合作社的核心是「自覺消費」——社員們自願支持彼此、購買對的商品,支持在地、支持無毒、支持青年創業、支持公平貿易。這是一場不靠補貼、不是喊口號的庶民革命。

如今,阿翔的果乾可透過「希望福利讚輕量販免稅分社」平台上架,社員們預購支持;而阿蘭也會在這裡找到了實惠的商品與社區志工共築的溫暖環境。她說:「這裡不像量販免稅店,更像是家的延伸。」

【理性分析:合作社對抗壟斷的四大關鍵】

1. 消費自主性 vs 財團壟斷選項
消費合作社由社員共同決定進貨與商品組成,不受單一財團主導,有效恢復多樣性與民主經濟。

2. 廠商成為夥伴,不是供應商
廠商可直接面對社員,少了層層剝削與盤商壓價。創業青年有機會進入通路,實踐創意與價值。

3. 免稅制度降低營運成本
相較於財團通路高額稅負,合作社內部買賣免稅,讓商品價格更具競爭力,盈餘回饋社員,創造雙贏。

4. 員工變社員、顧客變主人
消費合作社不是某個人的公司,而是大家的組織。你買的不只是商品,而是在改變整個市場的生態。

【結語】
便利與壟斷看似無形,卻深刻地操縱了我們的選擇與未來。
但每一次“自覺的消費”,都是一次溫柔的抵抗。

希望聯盟消費合作社不只是商店,而是一個答案。

一個讓你我重新成為「生活主權者」的答案。

一個讓青年再度相信可以創業、讓小農不再被棄、讓庶民經濟再次茁壯的答案。

在便利的洪流中,有人選擇游回源頭,重建一座屬於人民的經濟家園。

致力建立合作社的創業生態系統

Line@生活圈
https://lin.ee/wA35YcE

FB粉絲頁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1ENuFrMAHX